在一个半小时不到一小时的面试里,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优势,长短板,潜力,以及,未来他可能到达的位置,可能为组织创造的价值?
8年前,当我问到我的老板,为什么她会最终选择我,一个7年专业背景和营销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进入团队?她笑着说,等你像我一样,做了八九年的时候,你就会看人了。
这两年,我见了很多人,经历过很多冒险,赢过,也败得很惨过。而我自己,也在面临职业不同阶段转型以及再选择的挑战,我也仍然要面对面试官严苛的目光。从一个候选人,转换角色成为一个职能的Leader,我亲眼看到很多人,在即使没有聚光灯的映射下已经表现出的大放异彩的特质,抑或,不拘小节却又功亏一篑的坏习惯坏毛病。今天的讨论,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非常主观的观点,它也许并不能成为一种标准,但是,它或许可能代表着一些管理人员共通的选择人才的想法。
选人用人,具有面试官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也体现着组织本身的价值观和用人倾向。你可能听说过很多奇葩的用人标准,比如什么星座绝对不用,什么地方的人绝对不用,或者有这样那样经历的人不用等等。天下的面试官如此之多,讨论这些差异性没有任何意义。但,一定有一些普适性的选择标准,是多数人筛选人才常规都会考量的因素,了解这些,对于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增加胜出的几率,会有很大帮助。
也许,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思考:一个人,如何能在机会已经送上门的时候,顺利跑完最后一公里,并且在这背后,去加强更多硬功夫的修炼与心性打磨。
1.迟到,你犯了最大的职场禁忌
HR界流行一句话,刮风下雨少一半……
即使在北上广深这种拥堵的城市,我也不认为,迟到,是一个可以找借口的事情。例外不超过5%,更多的都是个人原因造成。预防迟到,找路,找位置而必须留足的至少半小时的“备份时间”,是必须的。一个人对时间信守承诺,也就意味着他应该在很多其他维度上能够信守承诺,包括,管理项目的时间节点意识,对于工作重要紧急性的排序能力,以及个人执行力究竟如何。
个人的时间意识也会影响组织在重要节点上的表现。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乙方,那时候地产行业就是这样,因为迟到5分钟,你的投标方案根本还没机会登上台面去汇报,就直接被pass掉了……
这是真实的血一样的教训。遵守时间,不拖延,一定是一个人职业修养里最基本却也最重要的素质。细节习惯,决定了一个人在日后工作中的表现。所以,不迟到,一定是我们判断一个人对面试本身的尊重程度,对一份工作的渴求程度,最重要的因素。它不是唯一的依据,但确实让面试官可以管窥蠡测,以小见大,去看到一个人,真实的一面。
但,即使你真的出于意外突发情况而迟到,也并非完全无法挽救。如何去沟通,如何在可能预料到迟到的时候提前通知HR,这也都是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质表现。在我面过的很多小朋友里,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不迟到,到底有多重要,到底对于我们判断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2.第一眼,不要输了终生
林肯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你知道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嘛?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而这句话,真心,同样适用于面试。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轻易无法改变。我看到很多女生,伸出手是褪了一半颜色的指甲油,一道飞上天的眼线直逼太阳穴。夏天的时候,很多男生会汗流马面冲进来,汗渍的味道充斥着整个办公室。
人,人性,就是一件很客观的事情容易被一些主观的细微的情绪所干扰。所以,不注重细节的表现,都会给面试官最后的判断带来波动。
当一个人的职业有所成就,逐渐走到更高的位置,他所代表的,绝非仅仅是他自己,它可能是一个品牌,一个职能,也甚至可能是一个巨型公司。雷布斯是我的校友,我虽然对他“RUOK”的英语口语的确不太感冒,但是,他的新品发布会造型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包括他选择的蓝衬衫,和头发吹起的造型。
即使“屌丝文化”当道的今天,如果你想追随扎克伯格一年只穿一件灰色T恤,也务必请你穿出自己的风范和味道。商务场合的礼仪,举手投足,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气质。它能帮你在谈判和社交中中场超车,也能帮你在面试中快速获得好的认知——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
3.没有捷径,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有些岗位,你很难通过口头交流去判断一个人的实力到底怎样。比如,新媒体,我要看看你的手头功夫,你能写什么样的段子,长短文案能不能都拎得起来。所以,应该去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自己的所有作品汇成作品集,提前让面试官去多维度的了解你。如果你自己连展现自己的机会都不重视,又如何让别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你刮目相看?
早期,我特别讨厌面试一上来就要人做提案的。我曾经最多的时候同时给七八家公司做提案。那时候感慨,怎么拿一个offer那么麻烦?不排除在一些中高层职位,一些公司也希望从中获得一些业务思路,但按照这种套路的毕竟是少数。
当你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一家公司,它的好或不好,你会越来越接近那个真实的“客观现实”。这个业务、这个领域到底是不是你真正擅长并且感兴趣,想要发展的领域?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有没有潜力,产品力是不是足够在行业里建立门槛?
我之前的一个同事,他在二面里,带着厚厚的50页提案,长长的策划去见曾经的老板。你知道,这种效果无疑是相当震撼的,英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impressive”。
但重要的是,所谓人之常情,不过是,你做的好坏那是基因和天分,但是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这是直接反馈你对这份工作的意愿性的试纸。
而我自己,曾经也带着完整的提案去应对二面。完整的策略思路,落地的方案,中短期的规划,那可能都是一个老板对你的期待。做功课,沉下心来,去做,对于你而言,可能是一份不小的时间投入和经历消耗,但是这也是一个人通过面试快速成长的过程。
4.你不主动,会有更便宜更优质的人替换你
在面对整个大的职业环境大不如前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却都还活在旧的时代,认为,好的offer应该从天而降,特别是,我曾经“如何怎样”。然而,站在一个Leader和组织的角度,对于人才你可能基本上都是一个态度——为了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我们绝不错过,哪怕花重金挖来,因为这个人可能独当一面。但是对于一个稀松平常的人,我们会选择成本最低。
所以,如果你不主动,那么,就会有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的人,来替代你。
5.PS,只会以最快的速度让你失掉机会
每一个候选人都不可避免的要在面试中回答所谓的“离职原因”。这个问题,并不是谁想让谁难堪,或者一定要挖出什么。而是,我们需要知道他的内心所求,他想要的是什么,而过去的位置,是为什么没有满足他。今天,我们能提供什么,他来了,我们有什么可以留住他,抑或,我们如何让他飞得更高?
然而,我见过很多的杜撰和不置可否。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会用一种特立独行的、兼具开放性和批判性的视野去看待人才。我曾经在Ted演讲中听到了一个核心观点,硅谷越来越的科技公司用一些学历背景平平,简历看起来像“花布”拼凑起来的候选人,因为他们历经生活的磨砺和挫折,更有可能具有接地气的执行力把一件事做好,有更好的抗挫能力和承受波折的能力。
我想,忠诚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是,坦诚的面对你过去的离与留,也是必须的。每个人都年轻过,也有想不清楚的时候。走过弯路,甚至是被很多机会拒绝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忠实的面对自己,面对一份新的工作的审视。
用罗振宇的话最合适不过——没有任何一条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6.没有人需要井底之蛙
我面过的一些人,他们都具备很好的职业起点。简历看起来华丽而唯美。好的教育背景,一毕业就在巨型公司里成长。今天,这看起来却有一些像温室的花朵。
当你问及一些超越他岗位本身的问题时,他会茫然不知所措。阐述自己所属职能的组织架构?说不清楚。企业的某些案例为什么那么成功?不知道。而我相信,这些企业已经有足够的文化和影响力,让员工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对这些有所了解。
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大公司里,如果你不能对组织架构有所了解,你将会彻底淹没在流程里,做任何一件小事,你都很难找到对的人,去帮助你完成。如果你对这个企业除去你岗位的那一亩三分地全然无知,那么我只能认为,你白瞎了一个如此好的平台,而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和成长。
要知道,好的背景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将根本无法带来价值延续。无论你是在何种体制、何种细分领域或者差异化有多大的产品里工作,解决问题,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井底之蛙,就容易找不到钥匙,没办法去推导演绎。
7.DoYouKnowWhoYouAre?
我常遇到这样的小朋友——你觉得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这一两年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成长?你锁定哪些领域作为这次的目标聚焦?
于是很多人,都一脸茫然。
自我认知,是最困难的。可能你需要试错,可能你需要接近一些不同类型的公司去反复的论证,但是,你不能完全没有聚焦。
如果你对自己不能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梳理,去做一些基本的判断,那么面试官如何去帮助你加速这个判断,并把这个判断尽可能的精准化?
岗位的匹配度,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职业选择的成功与否。而这个前提是,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客观的评判自己的长短。
8.抗压,而不是首先防守
你知道,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并非非黑即白。没有这些问题,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面试。
有一些很有挑衅意味的问题,并不是为了掀开一些疼痛之处,而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和应对是怎样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仍然要回到真诚和坦诚上。
坦然面对这些问题,是一个人职业成熟的标志。
9.眼高手低,直接败北
我想说,我们欢迎天资聪颖,但是首先,请脚踏实地。
问结果,不知数据;问目标,不知推导过程;问过程,不知内外部协作流程。
当越来越多的候选人标榜声称自己做了多少事件营销,有多少渠道资源,手里玩过多少个多少万的账号时,我都会先打几个问号。对于很多问题的不求甚解,不追问细节,让太多的面试变成一个空洞的自我营销。那其中,造成项目失败的理由是什么?同样的思路是否适合其他类型的产品?对这些问题的简单直接的追问,似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
如果一个人在职业早期不能培养起独立思考,不断的反思能力,又怎样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职业飞跃?
所以在首先摊牌你的高薪要求之前,请先表现出相应的实力。
10.为什么你年纪轻轻就失掉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在这个技术变革如此快速,市场环境如此多变的时代,很多岗位,都是随着技术以及环境的变化,新诞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岗位和职业会是终生职业。每隔几年,每个人也许都会面临相应的职业转型。那么,转型靠什么?
过去做过,现在没做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真的具备知识转化迁移的能力。所以,快速学习的能力一定是最重要的。
我的很多候选人会告诉我,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探险。当我问,最近你看了什么书,又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