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好处却也带来伤害

跑步算是最为普遍流行的运动。从各式的城市路跑、半马、全马、越野等都属于此。跑步属于大肌肉群有氧活动,能有效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心肺耐力。

此外,跑步时骨骼必须承受身体或其他额外的重量,属于「负重运动」,活动时骨骼的受力增加,使骨细胞与其他有利于骨骼生长的因子活跃,因而刺激骨骼生长。健行及大部分的球类运动也属於负重运动,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鬆症有一定的益处。

虽然能增强心肺耐力,预防骨质疏松,但不少人未蒙其利却先受其害。究其原因,可以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谈起。

跑步伤害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年龄、性别、先天结构与体能,都是造成跑步伤害的内在因素。跑步导致的运动器官损伤大部分发生在35岁以上的跑者身上,例如肌肉或肌腱的疼痛疾患好发年龄在40~50多岁,骨骼或关节的疼痛疾患60岁以上的人会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老化造成的组织退化。在性别因素上,女性跑者因为骨盆较宽,足部着地时容易过度内旋,脚踝从外侧凹进内侧,对足部的负担比较大。

跑步距离、姿势与路径还有防护方式,则是造成伤害的外在因素。不少民眾对跑步有几项迷思,例如认为要锻炼长跑的能力必须天天练跑,其实跑步距离越长受伤机率越高。

每周跑步不该超过65公里,且不要天天练跑,每周最好休息一两天。若只是為了健康因素运动,每天步行7千至1万步,或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慢跑,心跳达到下、距离大约2公里,就达到有氧运动的标準了。

跑步姿势采取大步幅的跑者,髖关节与大腿肌肉容易拉伤,小步幅高步频的跑者,则容易发生足底筋膜炎或小腿骨疲劳性骨折的问题。

另外,虽然跑步的时候,感觉两脚同时推进,但人其实都会习惯把重心放在某一边的脚,以60公斤的成人来说,平时双脚站立,一只脚各承担30公斤重量,但跑步时不可避免会有单脚跃进的动作,加上重心偏移,两侧脚承重比例可能差3~4倍,确实可能造成关节伤害。关於跑步路径的选择,练跑时尽量跑直线,若总是在同一路径或操场的跑道上练跑,应顺时针、逆时针轮流换方向跑,让重心不偏移和双腿的受力均衡。

来源:今日头条“跑步吧”

欢迎各位跑友加小编个人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mfyypfb.com/cpbs/12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