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宁夏,quot泾源篇quot

网上看宁夏,quot泾源篇quot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这里,靠山而兴,“六盘山苗木”是宁夏著名商标;   这里,是宁夏唯一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的县区;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   年、年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深呼吸百佳城市”。   十二五期间,这一方土地涌动的活力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今天,我们带大家一同走进这座可以让你尽情呼吸的美丽山城——泾源县!既是短跑健将,还要当中长跑强者“十二五”发展“泾源速度”令人瞩目

中共泾源县委副书记、泾源县县长马威虎接受宁夏新闻网记者采访。

  在采访中共泾源县委副书记、泾源县县长马威虎之前,我们已经提前了解到了一组关于泾源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数据,泾源这一方土地涌动的活力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年前三季度,泾源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32.3%,增幅居全区第一;

  近3年来,泾源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社会收入年均持续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年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深呼吸百佳城市”,今年累计接待游客80.3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14亿元,接待游客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旅游社会总收入是“十一五”末的3倍;

美丽的泾源县县城。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5.5%,为全区增长最高……

  相信如果仅仅是数据的罗列和延展,泾源县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数字可以展示,然而对于马威虎县长而言,他更看重的是老百姓的认可和“点赞”。数字再好看,比不过县城里那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点亮人们归家的路途;比不过那一张张录取通知书,连接起学子通向梦想的桥梁;比不过那一条条美丽安全的新路,承载着山里人走出大山的希望。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上,泾源县成为宁夏唯一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荣誉称号的县(区)。荣誉的到来马威虎并不觉得突然,正是因为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同时通过推行一系列符合泾源特点的发展举措,“十二五”时期的泾源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这是泾源改革发展深刻变化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更是民生投入最大的五年”,马威虎说。

温暖数千老人的老饭桌。

71个农村“老饭桌”情暖数千老人和家庭

  在泾源县大湾乡何堡村,有一个“怪人”老大妈,仅有的一个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老人一个人,常年孤独寂寞,缺少关爱,所以与其他村民的关系也不算融洽。听说有了老饭桌,儿子便将她送了过去,谁知,母亲到了老饭桌,从前冷漠的脸上笑容日渐增多,少言寡语的性格被开朗热情所取代,“怪人”成了大家都喜欢的伙伴。大妈的儿子说,在老饭桌,母亲不仅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还能和其他老人一起说上几句热乎话,完全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饭桌不仅暖了母亲的心,也暖了他们一家的心。这样的事例,在马威虎的脑海中不知存了多少,每次讲完这些老百姓切身的变化,他脸上也满是欣慰。

  近年来,随着泾源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加,空巢、五保、独居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泾源县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其中独居及留守老人人、五保对象名。为了能够让这些鳏寡孤残和留守老人吃上热菜热饭,泾源县建设了县城中心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老饭桌”。截止目前,已经有71个农村幸福院“老饭桌”全面运行,直接惠及鳏寡孤残老人余人,涉及多个家庭。“老饭桌”的餐费从老人低保、养老金中抵扣,不享受政府救助者就餐只收成本价,伙食标准不低于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由政府财政补贴厨师报酬。除此以外,为了让子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各村还与每个留守老人的子女签订了孝亲敬老协议,不但让老人们能够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家庭的温暖,而且形成了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公路旁边那条呵护众人生命的人行步道让出行更加安全。

重学助学,给寒门学子温暖和尊严

  “要让群众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就必须努力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解决大家最牵挂的事”,这是马威虎心中给自己定的目标。和许多70后尤其是来自南部地区的人同样,回忆起小学时的冬天,都有一段难忘而苦涩的经历。马威虎告诉记者,小时候的学校普遍没有暖气,冬天的教室只能靠生土炉子取暖,偌大的教室几十号人,一个小小的土炉子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了坚持学习,很多同学手冻伤了,有的甚至生了冻疮。

  让每个孩子在冬天有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成为了马威虎最大的愿望。“去年冬天我去一所学校了解情况,刚走进学校大门,远远望去很多教室的门和窗户都开着,待问明了老师,才知道是因为教室里太暖和,怕学生们冷热交替感冒,所以才打开窗户和门降降温。”马威虎笑着说。如今,泾源县共投资万元,对76所学校进行了暖气改造,为了让温暖留得住,在暖气改造的同时还实施了外墙保温工程,全县中小学外墙保温和供暖设施改造覆盖率达到%,农村中小学彻底告别了土炉子,农村孩子的冬天不再寒冷。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十二五期间的泾源,把重教育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龄的孩子都能受到“教化”。几年前,马威虎县长遇到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被兰州大学录取,可是每学期元的学费让收入微薄的家庭望之兴叹,当他决定放弃大学梦时,政府及时资助了他一万元,让他顺利步入大学之门......年以来,泾源县在大力实施农村和城镇高中免费教育的同时,出台《泾源县大学生奖励资助办法》,建立“奖、贷、助”三位一体资助体系。对每个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每人奖励一万元,并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给予资助,保证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要让孩子们的大学生活更有尊严”,马威虎县长语重心长的说。

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两段顺口溜,见证从乡镇到村庄路的变迁

  “车过一身土、下雨一脚泥”,民间广为流传的这句顺口溜,也代表着马威虎对过去泾源县的交通状况的认知,如何让群众彻底忘记这句顺口溜,泾源县在十二五期间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泾源县受自然气候和地质结构的影响,农村主干道路中间高、两边低,道路两侧沟壑纵横,受地质结构和地质灾害影响,沿路的绿化分散凌乱。针对这些情况,泾源县围绕农村主干道路,结合美丽乡村和国道线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农村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六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农村主干道路。

点亮民心的太阳能路灯。

  马威虎县长告诉我们,因为泾源县地质灾害较多,所以在主干道一侧有条件的地方,选择修筑1.5米宽的排水边沟,不光用于雨水和洪水的收集,还利于周边植被的灌溉;在排水边沟之上,按照45度的斜角,建设了1.5米的地被花卉景观带,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在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建设2米宽的可供游人、背包客和学生出行的人行步道,按每30米架设一盏太阳能路灯。通过美化、绿化、亮化、香化、净化和硬化,将农村主干道路打造成为群众出行便捷、安全、美丽的放心路。

  “十二五”期间,泾源县新建、改建行政村、美丽乡村以及整乡村推进道路50余条,修建等级公路公里,砂砾路公里,完成总投资15.3亿元。全县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个,通畅率达99.1%。特别是投资31.5亿元的国道线青石嘴至泾源段公路项目建设,填补了泾源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空白。

整齐的民居。

  农村公路带来的巨大益处,让泾源县12.6多万农村群众感触深刻。如今,走进泾源,可以看到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如玉带连接着城镇和乡村,农用车、客货车满载着农民的收获,在便捷畅达的通村通乡公路上来往穿梭……“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历史的记忆。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县域经济,活跃了商贸流通,促进了草畜、苗木、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由此步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铺下的是道路,树立的是丰碑,连接的是民心,通达的是财富”,随着泾源县道路整治的顺利实施,老的顺口溜被新的顺口溜所取代,原来的贬义换成了最有力的夸赞。

青山绿水的泾源。(年10月摄)

推行“征地移苗”,为民生工程创造更大空间

  苗木产业是泾源县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年以来,伴随着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想富,就栽树”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致富途径,但同时助长了一些不良风气,发展走向另一极端,高额的征苗费用成为项目建设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了大县城和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泾源这几年,让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将原有的征地征苗改变为征地移苗制度,这在泾源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马威虎县长如是说。针对苗木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年开始,泾源县参照东毛高速公路和中南部饮水工程征地移苗标准,制定出台了泾源县征地移苗办法,并在全县推行,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移苗费由最高时的每亩30至70多万元下降到平均4万多元,降幅达到90%以上。马威虎县长告诉我们,通过征地移苗,不仅消除了过去“要想富,就栽树”不良导向,还让诚信务实重新成为社会主流,大幅降低了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成本,使县里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金秋十月,泾源的山就是如此色彩斑斓。(摄于年10月)

  征地移苗工程的开展,不仅为民生工作腾出更大空间,还使国道线青石嘴至泾源段公路建设顺利启动。国道线青石嘴至泾源段公路是国家年至年重点路网建设项目,是全区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全长98.6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分5个项目段建设。通过征地移苗,充分利用国道线转运土石方的资源,将万方土石方填充到主干道道两侧的沟壑,就地造面、造景。同时,围绕县城的重点项目,将万方土用于主干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土石方“加减法”的运用,直接获得资金2万元以上,“苦干”、“实干”加“巧干,”不仅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施工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也为下一步省道的就地翻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的泾源县城。

提前脱贫摘帽,未来泾源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马威虎县长告诉记者,过去五年来,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泾源县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计划,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十二五”收官之际,预计泾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3亿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7%用于民生工程,重视民生工程的力度在全区少见。

  在发展的路上,泾源既要做短跑健将,也要做中长跑的强者。对于未来5年的发展,马威虎县长显得颇为自信:“我们将先于其他县市(区),力争在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并且围绕绿色旅游全面推进泾源旅游大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年实现翻番目标,财政收入增速达到37%。未来的泾源,将继续在教育,社会养老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宁夏新闻网记者贺璐璐白雪文摄影祁灜涛视频马建宁葛龙张建平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看看泾源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值得一尝的食品。野荷谷   位于泾源县城西北5千米处,是泾河的另外一个源头,峡长15千米,又叫香水峡。因峡内长满“大黄橐吾”(只是叶子的形状酷似荷叶,人们俗称野荷),又被人称为荷花苑。凉殿峡   以前又叫“凉天峡”,意思是清凉的峡谷。位于六盘山腹地浓荫蔽日的大峡谷深处,峡谷全长约20千米,身临其境,自感生风,凉爽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胭脂峡   位于泾源县城东北的黄花乡羊槽村东侧,很早以前,胭脂峡及周边地带,草木茂盛,处处绯红耀眼,不仅是人们牧耕的好地方,而且是采集胭脂的胜地,所以命名这座山为胭脂山。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穿胭脂服,用胭脂粉,食胭脂花卉,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胭脂花草,被周围其它民族称为“焉支”。老龙潭

  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千里,惠及两岸人民。

泾河源   这里山清水秀,群峰争绿,林茂草丰,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既有北国之雄,又具南国之秀,人称黄土高原上的绿岛,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堡子山   原名观山,坐落在泾源县城东南角。堡子山就象卧于香水川的一条巨龙,又似一位坚强的卫士,屹立于县城东,显得威武雄壮,巍峨挺拔。站在海拔米高的堡子山上,泾源县城尽收眼底,新建的幢幢楼房,层层叠叠拔地而起,举目眺望,群峰叠岸,满目青山,清奇郁秀,更增添了山城的壮美。小南川

  被誉为小九寨,景色秀美迷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二龙河,传说老龙王盘踞龙潭时,派他的两个儿子在这里的河边安营扎寨、镇扼咽喉,故名二龙河。

泾源美食

  泾源黄牛肉是固原市泾源县的特产。泾源县已真正成为宁南山区最大的肉牛养殖核心区和西北肉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泾源黄牛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洋芋饼饼(蒸鸡):泾源人的最爱,外地人旅游必吃美食!

烩麻食:泾源几乎每个烧烤店都有的小吃,吃上一碗,胃里暖暖的

炒寸节:泾源爷们儿下馆子吃面必定是炒寸节么

洋芋烂糕:蘸着蒜汁子吃美扎咧

甜饭

更多资讯请







































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
哈市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mfyypfb.com/cpyc/10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