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挚友曾经说过,从胜利中,你能学到的很少;相反,当事情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当被困境围绕,难以逃脱,当你试着爬起99次却有跌倒回去99次,再第次终于找到了起身的方式--那就是你成熟的时候,那就是你对自己的了解又加深一层的时候。”
这是一个世界级长跑选手,KilianJornet在所著的《跑向颠峰RunorDie》中的一段话。在北京马拉松举行的日子,这段话尤其发人深醒。
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拼耐力的运动,跑者必须在42公里米的赛道上,不停跑直至终点线。如果跑步本身还不算煎熬,由于时间长,途中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生理和心理都可能因天气,补给和疲劳而发生变化。
年我参加了环雷公山超级马拉松的比赛,按照赛程,公里的比赛分三天进行,其中,第一和第二天都是要跑一个全程马拉松,第三天是一个半程,20.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没想到,开赛第一天就遇持续中雨。11月的气温降至10度左右,初冬的山雨时紧时慢,冰凉的水滴断线的珠子般打湿了身体,让浑身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冰心凉体。
开跑不久,戴的棒球帽檐就变成水帘洞。为保温我特意穿了两层跑衫,可是,雨水打湿了外面一层,让里面一层紧裹在身,冰凉的衣衫一点点地吸走尚存的体温。途中跑过一座陆桥下时,好想驻足避避雨,歇歇脚,感受一下干爽的惬意,可是如果停下来,可能会打乱整个节奏。跑马拉松就必须跑至到终点。
(网络照片)
于是,毅然打消了念头避雨的念头,继续前行。最好笑的是药在路上不停地跳着“芭蕾”,躲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洼,以免跑鞋进水,造成脚底起泡不得不弃赛,前功尽弃。
就这样,风雨中默默地跑,忘了取出随身带的补给,湿淋淋地只顾向前,上坡又下坡,下坡又上坡。转进弯道时看到对面跑来的跑者们,大家互相大声加油,鼓舞士气。
终于到终点了,一抬头看计时器时心里一惊,然后一喜。竟然跑出个人最好成绩!3小时45分。开局遇冷雨,但专注生动力。如果雨中都能跑的更快,那么天晴时难道不是如虎添翼?
没曾想,比赛第二天就给我的乐观上了一课。
雨过降温嗖嗖冷。清晨6点的西部贵州山城还是漆黑如墨。选手们面无表情紧张地做着热身准备,接受体检,进食。我们出发了,沿着苗寨顺着河流开始了又一个全程马拉松。这时才意识到,比疲惫更让人难受的是疼痛。
半程过后,我的左脚面肿起,脚踝撕裂般痛。每前进一步就牵动了一个疼痛元,一开始忍着,在平地和下坡时还能支持,上坡用力加剧,不得不停下来活动缓解。眼看被其他选手超越,我在最后10公里小发力,最终以4小时多跑完。
最后一天的比赛没想到又遇一场考验。当跑过一座石桥后,不知怎的就顺着当地学生拐上了迷你跑5公里的赛段,而不是继续沿着半程马拉松的赛道前进。直到跑出好百米到达终点时才恍然大悟,不得不进行折返。这一折腾,许多超过的跑者此时领先过去,尽管奋起追赶,还是比一些选手晚到终点。
“从实际的方面来看,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加有效地进食和补水,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是如何运作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知道如何抵抗困境,反击到底。”Jornet在书中写到。
难道不是这样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引用一马拉松跑者的话,“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翻译成“痛苦人人都有,放弃由你选择”。在马拉松的任何阶段,每个跑者都有不同的想法,其中放弃的想法最为普遍和强烈。
因为,许多事都无法筹划周到,等一起准备就绪,天气,雾霾,心理等各种因素可能都会影响这42.的征程。许多跑者因肌肉抽筋而痛苦倒地,有的一边咽着眼泪,一边坚持向前。
很快,起跑的发令枪就有响起,就有踏上征程了。请记住,我们虽然背景年龄各异,至少一点相同,那就是,不忘初心,孜孜不倦,朝着人生的前方迈步。
祝所有马拉松跑者一马当先,跑出PB!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超越自我!
你可能喜欢:
你如何成为自己的奥运冠军
野雪跑已经过去,你的春光明媚还远吗?
健点子i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