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一开始认真跑长跑以来,不觉已经四五年了。
这几年我遇到的人和如里程标牌一样的事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回忆当中,又会在不知道哪一次的独自长距离训练当中浮现出来。
我想,这些事情缺一不可地构造了现在的我,无法一一列举,那我就挑点观众老爷们喜欢看的和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几个写。文笔不好,大伙儿凑合着看。
01
队员介绍
姓名:洪帆
专业:巴黎高科信工
出生年份:
年级:级本科
入队时间:年12月
02
一开始为什么跑步?
我一开始为什么跑步?减肥呗…那,后来呢?
跑得很快的同学也会有和大家一样的答案了啦。从初中开始我应该就属于典型的“灵活的胖子”,少说也要比现在胖十五斤叭(捂脸)。对我来说,饿着实在难受,还影响心情,不如跑步减着。慢慢地,从初三每天下午下课到晚上上自习之前,我都会尽量跑5圈左右。不得不说,虽然还是有给中考体育备战的更大目标在,减肥也还是一个显著的结果。高二的时候,已经降到了看起来不算是很胖的样子了。
高三之前,跑步似乎只是我一个保持体能的方法之一。高中的龙舟校队不错,初升高提前招生本校高中以后,还没入学老师就打电话把我拉进队里面。除了风雨无阻的木桨碳桨和魔鬼的铁桨划船训练,最常做的可能还是俯卧撑、卧推、深蹲和跳台阶(那时候自己能拉三个引体想想都牛逼极了)。以及,我还有从初三一直坚持到了高二的散打。应该说,在龙舟校队和散打的双重捶打下,早已没有想法把跑步作为一个主要需要努力的东西。
高三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换到了一个更加高阶,没有上限的学校,从年级第一第二的优等生一下子落到数学垫底,总排后20%的卑微小生,为数不多能讲话的也只有几位原先学校一同转过去的同学。跑步这种安静,不被打扰,没有和他人对抗的运动自然成了那年自闭时刻的主要解药。不想和别人讲话,那就去跑步,周末在家学困了,跑个5km就清醒了可以再学到深夜。不能说跑步解决一切,但是至少能让自己神志清醒、有情绪能量去应对外界抛来的一个又一个令人崩溃的问题。
大学之前,总的来说,马拉松在国内还不是那么流行,周围人几乎没有能跑长距离的,大多数跑步时间都是奢侈地一人独享,或听歌,或听郊区田间蛙声,或在深夜看着街对面独自的灵魂想象ta的生活。
在巴彦淖尔马拉松
大学之前,跑了两个活动,一个是内蒙巴彦淖尔马拉松,跑了半程2:06完赛,内蒙的羊肉真好吃,内蒙的物价便宜,内蒙真的很开阔,就算是在城区;
巴彦淖尔马拉松成绩
另一个是年越南岘港马拉松全程。
在岘港马拉松(最左)
国内20岁以下不能报全马,自己又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尝试,就这样第二次去了越南。30℃的越南从四点半跑到十点多,晒褪了皮,却也看到了渔港上太阳慢慢升起,跑(走)完6座大桥和半路遇到的同行越南小哥哥的长长叹气,跑跑走走吃吃他们的水果和饮料补给,8分平均配速完赛,居然还觉得自己牛逼极了。
越南岘港马拉松成绩
03
与长跑队结缘
就这么神奇地被拽进了长跑队,找到了家人们,然后我的大学就这样在喜欢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只能说,长跑队之前的宣传力度和曝光度挺低的,每次在操场跑步的时候看见跑虫俱乐部的易拉宝绕了好几圈才渐渐看清是写着平时训练4公里不到,想着,4公里太少了不如一个人跑。就这样自己一个人跑过了将近一个学期。
清晰记得19年12.1的华师大校园马拉松能有其他学校报名,我拽着我们年级其他四个女生凑成了一个队完赛。那天晚上我还赶回学校参加社团的活动,站在风里看手机的时候看见跑虫一个小哥哥加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