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3日下午,在年伦敦马拉松中,肯尼亚35岁的女跑者玛丽-凯塔尼首次拿下了赛事冠军,她的完赛成绩是2小时17分01秒,打破了英国名将保拉-拉德克利夫在年创造的纯女子比赛世界纪录,原世界纪录为2小时17分42秒。
有人问:原来在年保拉-拉德克利夫不是跑过2小时15分25秒的成绩吗?为何今天这个成绩成为了新的世界纪录?对!这是因为国际田联在年研究决定“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必须在纯女子竞赛中创造才承认,因此英国选手拉德克里夫年创造的2小时15分25秒被取消。
在比赛开始前几天,玛丽-凯塔尼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我训练得非常好,我已经为这次比赛做好了充分准备。如果天气很好,同时我与队友之间合作得比较好,我们肯定能够跑出一个非常棒的成绩。”
看来这位肯尼亚的非洲“黑妞”对破纪录有备而来,势在必得!她们的气势从何而来?肯尼亚的马拉松选手为何这么“牛”?
年出生的玛丽·凯特尼米的个人最好成绩是在年创造的16分29秒40。而在年,玛丽·凯特尼在米项目上跑出32分18秒07的成绩。在年乌迪内举行半程马拉松赛上,玛丽·凯特尼跑出1小时06分48秒的成绩。自从年到年这次破马拉松世界纪录之前,10年间,在网上关于玛丽·凯特尼的参赛信息少之更少。在这10年间一直处于低调的玛丽·凯特尼究竟是闭门修炼?还是网络信息忽略了这位不曾夺冠的长跑健将?笔者也不敢妄加猜测。
这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女子选手玛丽·凯特尼是肯尼亚的选手。肯尼亚是一个长跑之国,几乎霸占了全球的马拉松赛事,他们国家的长跑选手为什么这么“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人种的问题。肯尼亚的黑色人种普遍四肢较长,身体肌肉的密度相对较大,善于奔跑,但不善于游泳和举重。口腔相对较大,对身体的散热相对较好。肤色比较黑,相对比较适应长时间的阳光暴晒,适合于长距离长时间的露天奔跑。身体产生乳酸的比率比较低,低的乳酸含量可以让黑人跑出更好的成绩,还有利于强化训练。
第二,地理位置。肯尼亚处于高原地带,相对空气稀薄,在这里长期生活的人,肺活量相对较大,他们对吸入的氧气不但要多,而且身体对氧气的利用率比较高,约92%到86%,这种较好的“功能系统”使黑人运动员在吸入氧气更少的情况下,能达到同样的精彩成绩。肯尼亚虽然在赤道的附近,但温度非常适合于跑步运动。
第三,国家贫困。肯尼亚选择接受马拉松训练的原因,都是国家经济不发达“惹得祸”。肯尼亚相当贫困,他们好多参与训练的运动员想脱离贫困,想变成有钱人,就这一个动力,足以促使他更加刻苦的训练,况且前期一代代的长跑健将都是因此而脱贫致富的。
第四,氛围浓郁。因为肯尼亚的人们适合于长跑运动,出现了好多世界顶级高手,在肯尼亚国度里形成了人人参与长跑运动的浓郁氛围,好多儿童从小都是跑步去上学,为以后从事长跑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体国民长跑水平的提升,才能优中选优,培育出更加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同时这里汇集了世界顶级的训练营和世界顶级的长跑教练,为催生出一代一代的世界长跑健将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第五,完整的产业链。这里不但有培养世界冠军的训练营,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经济人也都蜂拥至此,为长跑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打通了渠道,同时为这些长跑运动员从事长跑运动,打开了致富的大门,形成了非常完美的产业链。
声明:图片以及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