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斯大学,著名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曾就职于Google和担任过腾讯副总裁,现在为硅谷风险投资人,畅销书作家。作品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硅谷之谜》。
本书是吴军作为一个父亲,亲身经历了女儿申请大学的过程,以及根据自己和弟弟的大学教育过程,将自己对大学教育的看法、欧美大学教育的特点、各校特色以相对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为一个经过中西不同文化的教育,同时还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过院系董事和顾问,具有这样特殊身份和经历的作者,吴军的很多观点中肯切实,对于希望了解欧美大学教育的父母以及学生来说,这是有深度、有广度的一本书。
通过吴军的《浪潮之巅》、《文明之光》等书了解了吴军,从IT领域跨界到历史文化科技领域再到教育领域,用技术的眼光来分析,新颖独特,眼界宏大,思路清晰,文笔流畅,非常推荐这位作者。
《大学之路》序言及第一章大学的概念,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从大学的历史,精英教育,评价标准,办学理念等多个方面讨论,高等教育是为了传道,而不为了传授职业技能,传道的地位高于授业解惑。‘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首先,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的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第二章‘两类大学,两种高等教育’,英国教育家纽曼提倡的通才教育,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倡的专才教育,以及美国教育家吉尔曼和艾略特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改进,通才的本科教育和专才的研究生教育。
第三章我的大学经历,从清华本科-工作-清华硕士-清华留校-约翰霍普金斯博士的经历,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给了长跑者以机会。作者对选校的个人建议:本科选学校,硕士选城市,博士选教授和实验室。
第四章剑桥和牛津,坚持通才教育的剑桥和牛津在通才教育上落后于哈佛等校,源于英国大学的资源不足。
第五章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以保障学术自由为目的的终身教职制度,校、院、系、实验室、研究所的分层管理体系以及交叉关系,各级董事会的作用,以自身曾担任院系董事及顾问的经历来说明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特点,呵呵考察一个学校的财务状况也是选校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六章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针对本科)不公平竞争的产生历史和原因分析,入学录取条件和申请过程介绍,亚裔申请人数历年增加,而为学校做贡献方面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位居最后,每个族群对学校的贡献是私校最看重的一点。
第七章田园诗般的常青藤大学,介绍普林斯顿和耶鲁两所学院制大学,很有意思的一点,安排学生住宿时进行有意的不同专业搭配,让学生相互间可以互补,普林斯顿相对更严格规范,耶鲁相对宽松,而相同的是学习和收获更在课程之外。
第八章大都市里的常青藤大学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前者源于富兰克林的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偏于专业教育,务实;而哥大与纽约一样具备多元化,包容性,自由的特性。
第九章标杆性的常青藤大学从哈佛的发展史、学校和专业、录取原则以及上哈佛的意义多个角度来看哈佛,哈佛的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传播真理,服务社会。作者通过两种统计数据说明以事俗的成功来看,哈佛并没有很大优势,还有很惊讶的一点就是本科生人,开门课程供其选择,还可以到MIT选课,只有一门课必修,那就是写作课。
第十章世界上最好的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MIT的楼歪歪,代表了它的创新不拘一格的特点,nerd和hacker文化,课程难,据说实在不行可以去哈佛选容易的课程,目标培养工业界领袖;加州理工,目标培养大科学家,向尖子生倾斜。
第十一章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富有、科研经费排第一、极有特色的学校,与MIT一样,本科生教学质量高,且参与科研项目,录取上更看重学习成绩。
第十二章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号称是哈佛+MIT,兼通才和专才教育,适合有创业创新想法的学生。
第十三章象牙塔般的文理学院卫斯理学院,宋美龄毕业于此,是个女校,可以和哈佛MIT互选课程,环境等硬件极好,不是一般人能上的。
第十四章不在藤校里的藤校杜克大学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杜克课程学习的多样化,本科生可以自行设计专业,学生政府自主管理学生组织;华校,地方偏僻,风格也相对务实稳健,大师和大楼并重。一个有特点的学校比一个高大上的标准化学校更有价值,人何尝不是如此!全书完。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