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突发
今天早上,在凌铁桥和桃源桥之间的江北大道上,一名身着运动装和跑步鞋的男子,身体蜷缩在桥边,停止了呼吸。记者到达现场时,警车已经到达,现场也已拉起了警戒线。
“据负责该路段的清洁工说,从今天早上七点钟开始,这名男子就已经倒在了这里,一开始自己还以为是喝醉酒的,附近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况,上前试图拍醒该男子,久不见反应,于是拨通,到达现场确定了该男子已经死亡。
”“现场遛狗的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也经常见到该男子在邕江边晨跑,很有可能是跑步时猝死的。
”如何在跑步过程中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随着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运动时突然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现在人们的疾病越来越多,很多是显性的但更多隐性疾病自己往往发现不了所以加强自我保健,掌握良好的急救知识才能避免惨剧发生。特别是像跑步这类高强度的运动更会增加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健康”的人,怎么会在运动中失去生命?
1没症状不等于没病
2
心源性猝死比例最高
竞争性的高强度运动最受年轻人欢迎,也正是这些运动最易诱发潜伏着隐患的运动者猝死,“加上不服输的心理,即使在剧烈运动中有轻微胸痛或其他不适也会坚持继续比赛,而这种不适是猝死前心脏超负荷工作的表现。
先天有缺陷的人,面对日常生活和正常锻炼时,看似健康的心脏还可以应对。但他们在进行强度过大的极限运动时,如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会出现不耐受,全身耗氧量会大幅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出汗和脱水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变化,这些共同作用于心脏,加重本身就不健康的心脏的负担,从而诱使心脏病发。
3
猝死与高强度运动有关
从近期媒体报道的运动死亡案例中可以发现,猝死几乎都与高强度运动有关,其中跑步占据第一位!
在有猝死案例的共22个运动项目中,运动猝死发生比例最高的项目分别是:跑步,占33.98%;足球,占10.68%;篮球,占8.74%。
在年龄分布上,研究表明,中学生和大学生运动猝死病例最多,其次是退休人员。专家认为,猝死案例年轻人居多,与年轻人有关医学方面的体检和随访少,隐患不易被发现,但又偏爱高强度运动有关。
这不意味着人们应放弃锻炼!
正相反,“长期科学锻炼可以降低运动猝死风险。国外有研究表明,缺乏锻炼人群剧烈运动时心脏骤停的危险比平时升高56倍,而经常锻炼人群只升高5倍。”
4
体检至关重要!
如今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专业运动机构都会定期对职业运动员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如心电图扫描、呼吸功能检测和尿液化验等,以尽可能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普通运动人群而言,自己得主动去做相关检查。
运动者首先要确认有没有家族猝死疾病史。如马凡氏综合征就有遗传的可能。如果没有家族史,还要做有关医学方面的体格检查和随访,听专业医生给出的忠告,不可盲目进行运动计划,特别是高强度运动。
调查显示在社区义诊时发现,有不少长期坚持长跑的60多岁老人均无自觉症状,但进行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其中有半数患有隐匿型冠心病,“这些老人需要调整运动量,否则在运动中猝死的几率就会很大”。
5
掌握实时心率
心率是心肺状况的最直接体现,运动者要掌握自己的实时心率,当长时间处于高心率区间时,就必须减速休息,如果心率长时间难以平复就要考虑放弃运动。
一般情况下,健康青年人最佳运动强度时的心率为次左右;健康中老年人最佳运动强度时的心率为次左右;年老体质或者患者有慢性疾病时最佳运动强度约为次左右或再低一些。
除此之外,自我身体感觉也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直观信号。即使心率正常,但出现眩晕、犯呕、脚步踉跄、四肢发软、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时,要果断休息,必要时要放弃运动和比赛。
6
预热阶段必不可少!
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个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学原则,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客观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方法、时间与运动负荷。运动停止后3~5分钟,如果心率能回复到基础心率,那就说明心肺功能比较健全!
小当提醒
男子死亡原因有待警方查明,虽然不确定是否因为跑步猝死。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跑友,注意安全,如果身体不舒服,不要勉强,要及时就医。
值班主任:唐莉莉
责编:何明华
来源:南宁电视台及网络
赞赏